在第十五個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之際,云南玉龍農村商業銀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信貸調查,定期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培訓,向市民尤其是老年群體普及金融知識,以實際行動助力金融安全防線建設。
5月14日,云南玉龍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舒航做客直播間,就當下熱點金融安全話題與聽眾展開深入交流。(麗江融媒記者 楊超 攝)
△點擊收聽音頻
據了解,當前金融犯罪類型多樣且危害嚴重。非法集資類犯罪以高息回報為誘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實施集資詐騙;金融詐騙類涉及信用卡詐騙、保險詐騙等,利用虛假信息騙取錢財;證券類犯罪包含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貸款類犯罪則通過欺騙手段獲取銀行資金。
玉龍農村商業銀行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信貸調查工作。(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金融犯罪呈現新態勢。網絡化趨勢明顯,犯罪分子借助網絡支付、虛擬貨幣轉移資金;資金流向復雜,加大追贓難度;犯罪手法不斷翻新,打著“金融創新”旗號行騙;特殊群體易成目標,針對老年人的“以房養老”、“退保理財”等詐騙頻發。
與此同時,常見的金融詐騙套路也逐步被揭露。冒充公檢法詐騙,利用恐嚇話術制造恐慌誘導轉賬;網絡刷單、虛假投資理財等則以高額回報為餌,利用人們的貪欲實施詐騙。專家提醒,公檢法不會通過電話辦案,轉賬前務必核實;網絡刷單違法,高收益投資需警惕。
3月7日,玉龍農村商業銀行組織干部職工開展一季度消費者權益保護培訓。(供圖)
在防范措施方面,公眾需牢記“不輕易相信、不隨意轉賬、不輕易提供個人信息”三不原則。遭遇電信詐騙,應立即保留證據、停止操作,聯系銀行止付并報警,善用“國家反詐中心”App舉報。日常生活中,要謹慎對待個人信息,安全使用網絡,合理設置社交平臺隱私,定期查看賬戶交易記錄。
2月12日,玉龍農村商業銀行在“棒棒會”人群聚集時擺攤設點開展金融教育活動。(供圖)
隨著全社會對金融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多渠道、多形式的金融安全知識普及正讓更多人掌握防范技能。“全民反詐、共護安全”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一個個 “安全細胞” 為營造安全、健康的金融環境貢獻力量,也期待更多公眾通過學習金融知識,守護好自己的 “錢袋子” ,共同構筑起抵御金融犯罪的堅實屏障。
編輯/楊超
責編/楊四見
終審/楊國鈞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