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第二屆全國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技術交流會暨全國氣候生態價值實現典型案例推介會在麗江開幕。會議由中國氣象學會主辦,多家專業機構聯合承辦。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鄭江平,云南省氣象局二級巡視員朱天祿,副市長楊耀軍出席并致辭。

10月30日,第二屆全國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技術交流會暨全國氣候生態價值實現典型案例推介會在麗江開幕。(麗江融媒記者 趙麗軍 攝)
會議聚焦“特色氣候資源評估與生態價值實現”這一核心主題,匯聚了來自全國氣象部門、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的專家學者與管理人員。與會代表通過典型案例介紹、工作經驗交流和技術報告等多種形式,共同擘畫將“綠水青山”的氣候稟賦轉化為“金山銀山”經濟價值的實踐藍圖。
大會設置了多個關鍵議題環節。在“特色氣候資源評估與生態價值實現典型案例介紹” 環節,以“麗江芒果”為例,憑借高海拔、強日照、大溫差等氣候優勢,“麗江芒果”優至特優的氣候品質等級,成為秋冬果市的壓軸珍品,實現生態、經濟、社會價值的和諧發展;入選案例單位詳細展示了如何科學評估一地特有的氣候資源,并以此為基礎發展康養旅游、特色農業及碳匯產業,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在“地方政府利用特色氣候生態資源工作經驗交流”環節,來自不同地區的政府代表分享了各自在頂層設計、政策支持及產業融合方面的創新做法。他們通過挖掘本地氣候生態優勢,打造區域品牌,有效提升了地區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為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此外,會議還特別安排了“氣象部門融入各級政府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交流”,重點展現了各級氣象部門如何主動作為,將精密監測、精準預報、精細服務的成果,深度融入到地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全程鏈條中,為政府決策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本次會議的召開,為全國范圍內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提供了一個高水平的學習交流平臺。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推動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踐行“兩山”理念的重要舉措,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強跨部門協作,深化科技研發,健全市場機制,讓更多優質的“氣候生態產品”走出深閨、造福于民,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

記者/趙麗軍
責編/和真羽
二審/和眾學
終審/和紅軍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聲明】如需轉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布的內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