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古城區開南街道貴峰社區積極探索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通過黨建領航、社企合作、全員參與,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依靠科技興農,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興旺、農民日子紅火”的幸福路徑。
持續完善農村公共設施,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指數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 完成“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結合鄉村振興試點等各類項目建設,貴峰社區村道、戶道硬化率達100%,主干道完成瀝青路面改造約19823米,村道完成混凝土壓花路面改造約34449米,徹底改變了各村之間道路不成系統、村道巷道參差不齊的局面。5個居民小組99.9%居民戶完成戶廁改造,完成污水管道及檢查井改造,3個居民小組建設一體化凈水設備、配套輸水主干管、完成消防設施布置,村組路燈覆蓋率100%。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建設。完成社區農村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貴峰紅色美麗村莊黨建廣場、民族團結廣場、貴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居民小組配有籃球場、健身路徑,文體設施逐步完善。
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村容村貌不斷提升。 持續實施以“戶收集—村集中—街道轉運—區處理”模式全面推進城鄉保潔工程,2023年上半年累計清運生活垃圾435噸。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組織黨員、志愿者、社區居民500余人對轄區內環境開展大規模清理,清運垃圾20余車次,5個居民小組每月開展1次愛國衛生運動。強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4個居民小組覆蓋污水管網,建有一體化處理設備并建立日常管護制度。長效機制有效運行。推進“愛心超市”激勵約束機制常態化長效化,“愛心超市”定期開展積分兌換,定期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評選通報,形成社區每周一次檢查、街道每月兩次專項督查的工作制度。5個居民小組將愛國衛生運動、“紅黑榜”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建立起“房前屋后由戶主負責、公共區域由保潔員負責”的村莊清掃保潔長效機制,確保村莊保潔人人皆知、全民動員、全民參與。
持續開展綠化美化行動,鄉村添綠更添美
做好古樹掛牌保護工作。重點對開南研習所古樹、村莊楸木林等古樹進行掛牌,明確管護人員,完善古樹各項保護措施,共掛牌36棵,明確管護人員5人,開展施肥灌水等200余次。以文化展示為核心留住歷史與鄉愁。以壁畫為載體,緊緊圍繞民族團結、紅色文化、鄉村振興等主題創作繪制,變“裸墻”為“畫墻”,通過主體墻繪形式保留“鄉愁”的根與魂。共開展主體壁畫繪制600余平方米。綠美建設展現村莊綠凈美。黨員圍繞綠美鄉村建設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28次,動員超過400余名群眾投工投勞清理垃圾及廢棄物3噸,清理圍擋圍網100余平方米,拆除豬牛棚、雜物棚13個,建成特色景觀3處。街道統籌安排苗木、紅土、機械設備“綠美禮包”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種植木梨5000棵,栽種菊花400畝。設立綠美庭院激勵獎,定期開展美麗庭院示范戶評選活動,評選出美麗庭院示范戶10戶,并通過“開南之光”一鄉一節進行通報表彰。
持續探索利益聯結模式,產業振興促農增收
土地流轉實現租金分紅。實施4000余畝土地整理項目,將土地經營權收歸集體,依托古城區“一縣一業”招商引資項目引進兩家龍頭企業,集中流轉土地1012.2余畝實施麗江古城花卉產業現代農業創新示范園項目,前10年租金1214.4萬元已分紅到戶,受益群眾142戶528余人。群眾就近就業增收。聚焦花卉基地用工需求,貴峰社區成立紅開勞務服務公司,組織130名村民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專題培訓,實現定向就業,帶動人均每月增收0.3萬元至0.5萬元不等。探索綠美經濟。采取“訂單農業”和“庭院經濟”模式推廣種植木梨、菊花,探索農旅融合、花旅融合、文旅融合的鄉村旅游新模式。2022年通過“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模式,大來下合作社首次分紅65萬元。
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深化鄉風文明建設
文明實踐活動助力文明鄉風建設。 利用“市民學校”“家長學校”“婦女之家”等平臺,每月定期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每年評選“和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發揮“一約三會”(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民情院壩會)作用,引導群眾破除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著力打造“陽光村務”。規范資產資源處置方式,全面梳理活動陣地建管用情況、集體“三資”出租出售、小微工程等形成動態管理臺賬,規范監管處置行為,將土地流轉、農村產權交易、大額資金支出等群眾普遍關注的事項納入“四議兩公開”事項,讓村情村務在“陽光”下運行。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開設紅色講堂,組建紅色文化傳承隊伍,通過成立革命歌曲傳習班、開設“紅色記憶開學第一課”“鄉賢議事會”等形式傳播紅色文化、塑造紅色家風、培育民族精神。
來源:古城區農業農村局
【聲明】如需轉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布的內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