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語·他留山石刻拓片展
在市博物院舉辦
11月14日,石語·他留山石刻拓片展在市博物院開展,展期至11月29日。
本次展出的石刻拓片內容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碑文,選取明代斷氏墓碑、光緒九年的“憲恩保民碑”、光緒十一年的“碑記”、道光六年的“蘭喇蒲墓”等4通碑文;第二部分為墓體上的圖案,人物有孩童嬉鬧、官紳端坐、牧童騎牛等,動物有牛、羊、馬、鹿、麒麟、仙鶴等,花草有牡丹、梅、蘭、竹、菊等,什物有葫蘆、案幾、茶壺、碗碟等,生動體現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發展脈絡和歷史印記?!笆Z”意為“讓石頭說話,讓石刻來講述他留人的歷史文化”。
他留山石刻拓片項目于2012年發起,為此,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現為麗江師范學院)先后成立“滇西北民族文化傳承創新基地”“滇西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獻基地”,確保項目得到不斷推進,歷時13載后取得豐碩成果。項目團隊先后獲批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永勝他留人碑刻檔案整理與研究”、云南省高校古籍整理項目“麗江永勝他留古墓群碑文整理與研究”、麗江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他留人古墓群石刻造像藝術整理研究”等。此外,楊林軍、涂靜等人先后完成《麗江永勝他留古墓群碑文整理與研究》等5篇論文,初步完成《他留山石刻文化藝術賞析》《他留山契約文書整理與研究》等兩部著作。

馬、鹿拓片。
在滇云大地繁復多元的文化圖景中,彝族支系他留人以其獨特的文化體系獨樹一幟,他們不僅有自成體系的語言與豐富的民俗傳統,歷史上更曾創制出82個文字符號,呈現出深厚的文化積淀。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營盤村墓群”擁有墓葬約6300座,規模宏大,為西南地區所罕見。墓群歷史綿延近400年,現存最早墓碑可追溯至明代萬歷年間,其營造與使用延續至民國時期,堪稱一部鐫刻在石頭上的編年史。墓群中的石刻藝術尤為豐富,碑文均以漢字書寫,石刻圖案題材多樣、技藝精湛,涵蓋人物、動物、花草、器物等,形象生動,意趣盎然,展現出高超的工藝水平與獨特的審美追求。
本次拓片展旨在系統呈現他留石刻的藝術精髓,推動珍稀文化遺產走向公眾視野;旨在有機融合麗江文旅資源,增強地域文化品牌影響力;旨在積極踐行民族團結理念,助力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本次拓片展得到中共麗江市委宣傳部、麗江師范學院、麗江市博物院、永勝縣文化和旅游局、麗江納西文化研究會、麗江市徐霞客研究會、他留博物館的大力支持。
麗江融媒記者白浩圖/文
小說《兩蕎花開》出版發行
和華的鄉土題材小說《兩蕎花開》最近由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

這部小說的創作題材源于作者耳聞目睹的玉龍縣金沙江邊兩蕎村的真實生活,講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至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羅二昭、和英杰一家兩代人的生活變遷,反映出兩蕎村自新中國成立至今發生的巨大變化。如,納西族村民和英杰、李潤蓮兩口子一直積極勞動、艱難生存,克服重重困難供養幾個子女讀書。最終,大兒子和遠通過讀書走出河谷、走進都市,其余幾個子女也通過辛勤勞作獲得幸福生活。故事情節生動鮮活,字里行間充滿泥土味、煙火氣、民族情、人間愛、鄉村美。
和華本名和繼華,納西族,玉龍縣人,從云南師范大學哲學系畢業后曾入伍,2005年8月轉業到云南省某監獄工作。他的數十篇理論文章多次在云南省監獄管理局、全國監獄信息調研協會云南分會主辦的評選活動中獲獎,另有數十篇稿件被《法治云南》《云南監獄》等刊物采用。
麗江融媒記者白浩文/圖



編輯:白 浩
校對:張小秋
二審:和繼賢
【聲明】如需轉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布的內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