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跳峽巖畫
李志宏(古城區)
一
穿峽而來的水漸漸平復了心跳
珍珠回到病蚌的腹中
疼痛的傷口被一一縫合
回旋的歌聲開始激蕩化石的原型
滔滔江水退回到紀年的低處
在一個偌大的洞窟里
蝙蝠把倒敘的時間懸在頂部
劇情的陽光斜斜地照進來
打在巖畫日漸模糊的線條上
血漬、植物汁液和礦物質
一起舞蹈的水袖
拂過畫痕行將走失的盡頭
漸漸褪去理想圖景的狩獵手法
拙樸但充滿想象力
或許這就是繪畫直抒胸臆
最省事、最直接、最可愛的地方
上千年的歷史過去了
狩獵人敬畏自然、懼怕猛獸
喜歡占有較溫順食草動物的心思
依稀可見
我甚至從那些簡潔的構圖
窺到驚慌失色過后的淡定自若
獵人樸素、率真的心性
無限貼近殘酷的現實處境
和超然物外的精神滿足
二
我在這里大膽推測
放眼滔滔江水奔流而去的地勢
四周峭壁林立、荊棘密布
適合獵人表現當時的生活處境
現實需要和理想訴求
適合施展個人才情
和族人堅守的生活秩序
一只只膘肥體壯的
馬鹿、野豬、老虎、熊、麝、麂
或許就是他們埋伏于暗處
用弓箭、扣子捕獲
或獵狗追捕獲得
過程曲折、驚險
有幾分冒險
更多的可能還是巧取
猛獸來去的詭異行跡
已經銘刻在獵人的記憶深處
他們將動物皮去毛
剁碎后熬制成膠
再把精挑細選的赤鐵礦研磨
摻入適量的動物血液
和少許植物汁液攪拌如泥
隨手折一根竹簽或別的枝條
往巖石上一涂鴉
栩栩如生的一幅圖畫
就呈現在眼前
哪怕歷經風雨百年千載
依然神采如初、形象逼真

下虎跳峽。
三
顯然
不費工夫地臆想、推斷
從一幅巖畫里
探秘遠去千年的生活現狀
情感經歷和理想圖景的想法
顯得過于淺薄
但我還是試著點燃一炷香
透過縷縷煙塵
心懷虔敬地打探、窺視、尋覓
試圖從一根根詭異的
形如符號的線條的
形態變幻莫測中
獲取哪怕一丁點蛛絲馬跡
從巖畫所呈現的
紅色基調走勢與演進入手
幾經寒暑變幻
年代更迭
而巖畫依舊明快鮮亮的不解中
得到點滴啟示
以求古人垂青
從中獲得哪怕一絲線索
一點頭緒與脈絡
抑或些許端倪或者突破也好
不圖留名
只為好歹不枉此生
四
一抹紅色
從動物血液和赤鐵礦里游歷世外
保持明目、保持清醒
保持拙樸與簡單
保持粗獷、保持狂野
保持鮮亮與明快
保持厚實、保持溫暖
保持純粹與干凈
保持無華、保持尊貴
保持靈光一現的驚艷與渾厚
保持從眾多色彩中脫穎而出的
那份本色與自我
保持洇開一段光陰時的
坦蕩與自若
保持擠進一道風霜侵蝕的
巖縫之時的絲滑如綢
保持敞亮與坦蕩
經得起推敲與懷疑
經得起甄別與揣摩
經得起模仿與臨摹
經得起舉一反三
經得起天荒地老

山水。
五
一堵山巖
站立在大地塌陷的邊緣
滴血的心、肺、肝、膽
掛在巖面腥膻四溢
孵化紀年的巢邊
一幅狩獵的圖景
在一道動物血與赤鐵礦粉末
勾兌而成的顏料里
活了過來
一位張弓搭箭的獵人
瞅準一只
把梅花開在春風里的母鹿
前方是掛著露珠漸漸返青的草地
至少繪畫者是這樣構圖的
一雙眼睛被省略在細微處
沒有任何驚慌的反饋
這顯然也是繪畫者有意為之
誰愿意在這上面埋伏筆
想象就是眼神
隔著那么遼闊的光陰之河
我無從知曉
古人在勾勒這樣一幅畫時
經歷了怎樣的情感殺伐
細微處空缺下來的情節
是顏料不能抵達
還是紅色過于明亮、盛大
不便在此處著筆
我更無從知曉
留白在古人那里
到底藏著多少話術
圖片由周侃攝。



編輯:白 浩
校對:張小秋
二審:和繼賢
【聲明】如需轉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布的內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