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麗江市農業農村局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切口,錨定“村組共富、全域和美”愿景,補短板、守底線、促振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邁出新步伐,建設具有麗江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鄉村環境顏值雙提升,村莊美了
8月底的永勝縣三川鎮翠湖村,萬畝荷塘令人沉醉。微風吹過,朵朵嬌艷的荷花輕輕搖曳,一幅“風搖菡萏綠裙舞”的夏日畫卷呈現眼前。翠湖村委會十五組的村民徐鴻燕每到采收季都會和丈夫在自家荷田里采收蓮子。3年前,她和丈夫還在外務工,看到家鄉變化后,毅然決定回家種藕。

航拍永勝縣三川鎮。視頻截圖
“以前,我們在外打工,一個月有5000至6000元收入。回家種藕后,月收入在10000元左右,還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小孩。荷花季,我們自己也能做一點小生意,賣一些飲料和自家種的蓮子,銷量還不錯。”徐鴻燕說。

三川鎮翠湖村委會居民徐鴻燕和丈夫一起剝蓮子。(麗江融媒記者 張麗瑤 攝)
近年來,永勝縣三川鎮立足農旅融合,以“環境提升”“產業提升”“服務提升”和“素質提升”四大工程為抓手,著力實現人居環境、自然生態、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社會保障全面提升,推進鄉村發展進步。年均接待游客近25萬人次,發展具有濃郁三川飲食特色的農家樂30余家,提供荷花產業勞動力就業崗位800多個,實現旅游觀光產值近1500萬元。通過在三川翠湖打造以蓮藕種植為核心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輻射帶動翠湖及周邊區域1.2萬畝荷花產業規模化發展,農業、旅游業年產值已超億元。

八月底的三川鎮翠湖村委會一景。(麗江融媒記者 張麗瑤 攝)
鋪就“棚”勃發展致富路,果子熟了
秋收時節,永勝縣程海鎮河口村的沃柑進入采收期,每天,大量沃柑通過批發、收貯、線上銷售等方式銷往全國各地。“我覺得我們這里種植環境好,營商條件好,政府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通過農技培訓,種出來的沃柑又大又甜,市場前景很好。”河口村委會新華村小組沃柑種植戶趙學忠告訴記者。

航拍永勝縣程海鎮。(永勝融媒 供圖)
依托程海氣候稟賦,河口村成功引進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的外商落地發展,建立“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產業根基日益厚實。目前,培育有“河口軟籽石榴”“生態葡萄”等特色品牌,全村種植葡萄、沃柑等水果共3000余畝,并引入節水灌溉技術,畝均效益較傳統種植提升30%以上。

永勝縣程海鎮河口村的沃柑進入采收期。(麗江融媒記者 張麗瑤 攝)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農民笑了
在永勝縣程海鎮潘崀村,返鄉青年李蔚然開辦了“一湖云”觀景餐廳,隨著程海保護治理成效的提升,許多人前來遛娃賞景,餐廳成為當地的“網紅打卡點”,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上百人。
“‘千萬工程’經驗推廣之后,我們整個鄉村的環境都有所提升,比以前漂亮了,道路比以前好了,游客也越來越多了。”李蔚然告訴記者。

游客在永勝縣程海鎮潘崀村的觀景餐廳內小憩。(麗江融媒記者 張麗瑤 攝)
重慶游客楊程說:“我們是通過短視頻平臺發現有程海這么一個好地方,感覺這邊氣候很舒服。這次帶著家人、朋友來湖邊坐著喝喝咖啡、欣賞風景,非常愜意。”
“我們以‘雙組長’機制構建全域推動格局,建設11個鄉村振興村、402個提升村,涌現出了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鳳羽村、全國文明村鎮——撒壩子、翠湖3A級景區等標桿村落。142個村莊規劃落地,衛生戶廁覆蓋率超83%;鎮區垃圾、污水治理,自然村垃圾治理均達100%。建成微藻、檸檬、食用菌等產業園,111家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超50億元;300余家農家樂、5條旅游精品路線激活三產,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10萬元,2024年農村居民收入達18633元,同比增長7.9%。”永勝縣農業農村局農村人居辦主任譚曉偉介紹道。
下一步,永勝縣將持續深化學習推廣“千萬工程”經驗,久久為功,牽好人居環境整治這個“牛鼻子”,立足地域優勢,持續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凝心聚力寫好中國式現代化永勝篇章。
“千萬工程”解鎖鄉村振興“新密碼”
近年來,麗江市農業農村局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鄉村振興煥發新活力。在三年行動中,完成50個“千萬工程”鄉村振興村建設目標,2024年超額建設34個示范村。

古城區束河街道普濟一組居民正在地里澆水。(麗江融媒記者 張麗瑤 攝)
2024年省委部署的“千萬工程”“1+1+5”核心指標,我市提前完成2025年建設目標,村莊規劃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改造超額完成下達任務、衛生廁所覆蓋率超過全省均值,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村容村貌提升、綠美鄉村建設兩個方面取得新成效,“宜居”鄉村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全市各級、各部門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正按照“有鄉村特點、有歷史傳承、有文化底蘊、有創新融入”原則,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工作。

玉龍雪山腳下的旅居民宿。(麗江融媒記者 張麗瑤 攝)
麗江市農業農村局鄉村建設與社會事業促進科科長唐德君介紹:“我們將重點從人居環境整治補短板轉向管護運行,保障已建設施建好用好,協同其他部門提升鄉村道路、公共服務設施、冷鏈物流、產業幫扶等能力,建立完善鄉村法治、德治、自治治理體系,持續開展移風易俗等工作。分類施策,充分挖掘地域、資源、民族、產業、旅游等現有優勢,因地制宜找短板、定方向、籌資金,統籌各部門力量攻弱項、建特色、促提升,建出各具特色且宜居宜業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村、特色農產業引領村、綠美旅居村,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記者/張麗瑤 見習記者/趙莉柔
責編/和真羽
二審/和眾學
終審/張衛國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聲明】如需轉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布的內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系。